花蓮縣環境景觀總顧問

花蓮市
觀光大花蓮,城鄉發展核心
為縣治所在,具備便利的都會生活機能,周邊匯集太魯閣、七星潭等國際級觀光景點,對花蓮縣全區而言扮演國際門戶角色。

各年度獲補助執行成果
花蓮縣花蓮市勞工運動園生態溝岸及羅漢松園生態環境規劃設計
98
Click here to edit me.
99
Click here to edit me.
花蓮市環保公園生態環境綠美化計畫
花蓮市城垣園綠地公園規劃設計案
花蓮市國安里地區綠地規劃設計案
100
Click here to edit me.
戀戀紅塵 - 蓮城舊庄街城鄉風貌縫合計畫
花蓮市火車站前周邊綠地及人行空間景觀規劃
花蓮市舊鐵道遊廊活力重現計畫
花蓮市公所進豐營區側牆規劃設計工程
羅漢松園設施改善工程
水彩自由街老街區周邊環境改善工程
國福地區(易淹水地區)環境營造計畫案
濱海風情環境再造計畫
大陳臉譜 - 大陳一村舊街改善規劃
洄瀾港周邊綠地及人行空間景觀規劃
101
Click here to edit me.
花蓮市舊鐵道遊廊活力重現計畫
102年度戀戀紅塵 - 蓮城舊庄街城鄉風貌縫合計畫
102
Click here to edit me.
103
Click here to edit me.
潛力分析
1.重要發展資源
花蓮市在花蓮縣綜合實施方案中,扮演北門戶核心的樞紐位置,也是花蓮全縣入口門戶,行政機關、車站、港口、學校、飯店旅館等工商服務業集中所在,具備行政、交通、觀光、生活、商業服務中心機能,發展重點為國際海洋都市,如會議中心、資訊港,以及文化創意產業、藝文活動、主題商圈、人行步道、安全城市、無光害城市等。未來結合花蓮港發展藍色公路、南北濱太平洋國際黃金海岸計畫、美崙山國家級園區等大型計畫,將可以讓花蓮市成為太平洋左岸的觀光大城市。
2.發展潛力
(1)建置及提昇花蓮地區具國際水平觀光休閒服務設施,成為臺灣東部國際級觀光渡假樞紐。
(2)海洋文創花園城市,改善城市成長環境,優質生活設施。
(3)更新舊市區城鄉空間,復甦舊市區機能。
(4)整治水文,再生水岸親水環境。
(5)綠色人本交通運輸,推廣人本生活空間。
(6)人行道騎樓系統整合計畫。
發展項目
1.門戶意象建立
花蓮市之門戶依照交通運輸方式,可分為花蓮港、新生橋及外環道周邊、火車站以及機場周邊。以垂直綠化、覆層植栽、彩繪等手法增加變化度與豐富度,更新設置入口意象,加強整體規劃,並利用廣告物自治條例進行廣告物清整。
2.美崙山都會公園
美崙山都會公園位於花蓮市之中心地帶,周邊臨美崙溪,強化與美崙山之關聯性。維持花蓮民眾運動需求更新設施。
3.藍帶空間塑造
美崙溪為花蓮市內唯一之河流,已有部分河段整治,應持續加強河川高灘地之整治;塑造親水性空間成為水岸公園,依河道提供民眾活動駐留之空間。
4.黃金海岸
黃金海岸範圍從七星潭延續至南、北濱,沿岸有保安林、石雕、曼波、海濱、地景公園等,整體規劃其休憩、觀景空間,並將清潔隊、殯儀館、南濱夜市進行遷移,保有連續性。為了整體海岸之延續性,花蓮港部分建築量體應美化,透過綠化廊道串連,塑造花蓮市海路之門戶意象。海岸部分則應加強復育,進行人工養灘及定期清整漂流物與人為垃圾。
5.綠軸
中央路、中山路及中美路為花蓮市主要之動線,規劃為示範綠軸。可適當調整路幅,增加安全島之寬度,以覆層植栽增加變化,栽植表現四季變化之草花以增加顏色豐富度;行道樹適度擴大植栽槽,並進行土壤改良。使用垂直綠化的方式增加綠化度,並以補助機制增加民眾參與率,讓民眾在牆面、柱面進行綠化。
6.聚落空間改善&懷舊導覽路線規劃
舊市區經歷時代變遷下,遺留了不少歷史古蹟,舊火車站成立舊鐵道文化園區、舊酒廠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強化舊市區的行人徒步空間,規劃導覽路線串連歷史建築及各園區的自導式解說牌等服務性設施,並以街道家具、立面整理、道路整平等規劃重現花蓮舊市區之風味。
7.綠色路網串連
加強花蓮低碳運輸工具的普及率及便利度,規劃串連自行車路線形成一個完整的路網,並搭配七星潭、鯉魚潭及吉安鄉等觀光自行車道,讓觀光客漫遊花蓮。
8.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量
透過文化加值扶植地方產業,與創意設計需求刺激之雙向運作,開展地域經濟。 以藝術核心產業凝結創意核心,激化創意應用產業之活力。並營造多元、實驗性的藝文展演、創作特區,豐富城市文化與空間樣態。
行動計畫
1.美崙山與美崙溪藍綠帶串聯計畫
2.黃金海岸旅遊亮點與設施維護計畫
3.洄瀾舊城文產再生計畫
城鄉風貌空間發展建議
